历史

第六章(1 / 4)

推荐阅读:

古代的农民没有钟表,日升月落就是他们判断一日时辰的主要来源。

唯一的官方报时,就是夜里的五次叩铁更声。

时近黄昏,双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修补农具、砍木劈柴,妇人们赶在最后一绺天光消失前,或坐在织机前纺织麻布,或缝缝补补。

王景禹家的农具已经许久不用,织机也积落了许多灰尘,此时倒是清闲。

对此他倒是不急,毕竟急也没用。上辈子他那几个月田园生活都是体验为主,理论多实操少,他能认出来“原木砍花香菇栽培法”,会几手“击木惊覃”,可若叫他去伐木砍花就不行了。

所以,如今这实打实要下把子力气的耕田织布,他也是真的不会。

既来之则安之,打铁还需自身硬,把这副身子慢慢养起来也是一切的根本。

罢了晚饭,王景禹就先从他上辈子自学的小学生广播体操练起,准备来两遍操活动筋骨。

李长发来时,就见王家大郎独自一人在院中,背对着院门,小小的身体正伸胳膊踢腿的比划着什么。

看着倒是新鲜,甚至颇有些滑稽。

李长发暗自叹了口气,到底还是个十岁的孩子,一顿饱饭人就活泛起来了。

“大哥儿。”

听到人声,王景禹不慌不忙落了自己的动作,转过身见来人是双满村的老村正。

“村正爷,您怎么过来了?”

王景禹说话间,便取了他中午卖完菇子后刷净晾晒过的草席,铺在院中一块石墩上,示意老村正坐。

李长发见这面草席虽边缘磨损严重,但被清洗的十分干净,很有点意外。

现下再四下一打量,这才注意到,刚进院子时,被他忽略的一些不一样的地方。

这王家的院子,虽说那些磨盘草棚犁耙等大的物件都还是在原本的老位子上,但院里四处丛生的杂草有被仔细的除净。那些因为失修而碎裂的瓦片、飘落的茅草树叶,不再是散落的到处都是,都被人捡拾起,规整的收在了草棚旁,甚至围出了一个错落有致的墩儿。

灶房里塌的那面墙还塌着,但灶间里的碎土清理了出来,铺洒在院中地面又踩实了。灶间里缸是缸,碗盆是碗盆,柴火是柴火,归置的齐整有章法。

再说那草棚下的黑椴木柴火,原本歪七扭八,此时也被扶正,一排排摆放的十分有序。

这下他也顾不得坐了,满心诧异的审视几步外的十岁孩子。

这一看,竟又瞧出了些不同。

只见那个娃儿浑没了往日里蔫头巴脑、满面灰败的神色,以前总是没骨头似的七扭八歪的身体,此时也规规矩矩直溜溜的站着,眼神更透出了清亮来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